是否还有观众记得,《王牌对王牌》最初不过是跑男团衍生出来的一期特别节目,没有固定嘉宾,也没有如今这么多游戏环节,但播出之后的反响竟然出奇地好,这也让节目组眼前一亮,随后,这档明星对抗类节目一火就是七季。
作为王牌家族的固定成员,沈腾、贾玲无疑是搞笑担当,而华晨宇关晓彤等人的流量效应也使节目累积了大量的收视人群,不吹不黑,成员的完美组合以及节目环节趣味正是《王牌》一举夺得行业先机的关键。
但遗憾的是,如今《王牌》播出到第七季,虽然话题量以及收视虽然依旧是高歌猛进,但口碑以及评分却下滑严重,甚至创下了4.3的历史新低,似乎也反映出这档节目正在走《跑男》的老路,如果不及时换血调整,怕是很难挽回衰败的局面了。
那么,致使《王牌对王牌》走上下坡路的原因究竟在哪呢?
综合网友的评价,大概能找出4个主要因素:
节目内容固化严重
这也是多数国内综艺的通病,最早播出时人气爆棚,但一段时间之后,就会显得后劲不足,特别是节目内容缺少创新,很多环节依旧沿用老的创意,细看《王牌7》就会发现, 成都炭素有限责任公司有的游戏环节竟然与在第一季中就出现过,也难怪会让网友产生审美疲劳。
想来也是,国产综艺虽然种类繁多,但大多数都是借鉴了国外的成功案例,要说改编游戏环节,国内节目组无疑是一把好手,但提起创新,他们欠缺的还很多。
广告植入生硬繁多
一档热播的综艺节目,难免会吸引无数金主,插入广告也是当热门节目的一种常态,双方互惠互利,但如果节目组没有把握好广告的质量与数量,那么一定会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,尤其是每到精彩时刻,嘉宾就会将广告生硬植入,看上去非常突兀,就像给人从头到尾浇了一盆冷水。
第七季《王牌》便是如此,广告的植入方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观众的视觉体验,甚至有网友调侃:“还是换个名吧,叫广告对广告岂不更好?”
一成不变的组合让观众渐渐失去了新鲜感
除了内容不能固化之外,节目的嘉宾也应该尽可能多样化,《王牌7》中,老成员一成不变,嘉宾杨迪、汪苏泷以及沙溢等人,也几乎成了半个常驻,而且众人频频往来于各大综艺,能够抖落的包袱几乎就那些,久而久之,观众自然产生了免疫力。
固定成员的喜剧天赋几乎被开发殆尽
作为节目中最有影响力,同时也是搞笑担当的沈腾与贾玲,《王牌》之所以能走到今天,两人功不可没,才华以及幽默感也让大家有目共睹,再加上关晓彤华晨宇的加盟,四人分工明确,有人负责搞笑,有人负责话题以及吸引热度。
可即便是强如沈腾贾玲这样的顶级笑星,常年活跃在综艺舞台上,也会让他们“江郎才尽”,毕竟一个人喜剧天赋有限,不可能源源不断被开发,所以时至今日,固定成员的表现越来越平平无奇,缺乏新鲜内容的输出,对观众的吸引力自然就会下降。
总的来说,《王牌》这块金字招牌还能再支撑一段时间,但如果一直故步自封下去,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新兴的节目形式逼退,如果想要突破瓶颈期,那就该狠下心来换换血了。
对此,网友们是如何看待的呢?
欢迎下方留言讨论!
AABPowered by 济南威力机器有限公司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